在我國首艘平甲板彈射型航母「福建」艦即將開始海試的同時,從去年2月就進塢大修升級的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也傳出好消息,目前維護升級工程已完成,開始出海試航。這意味著,中國海軍的三艘航母同時出海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遼寧」艦從2月28日就返回大連造船廠進行維護升級,到現在正好一年,一艘中型常規動力航母的維護升級居然需要一整年時間,快趕上人家的核動力航母了,「遼寧」艦都升級了什麼?
現在答案終於揭曉。消失在公眾視野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的遼寧艦終於亮相了,並帶著一個巨大的驚喜,王者歸來。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和刊發的照片顯示,航母「遼寧」艦已經完成了改裝升級,離開了大連造船廠的泊位出海開始海試。在「遼寧」艦離碼頭時,「遼寧」艦的飛行甲板上還搭載一架殲-35隱身戰鬥機和一架殲-15艦載機的等比例模型。

儘管這兩架艦載機模型都由帆布包裹著,但是從外形仍能很容易識別出,其中一架就是傳說中的新一代殲-35隱形戰鬥機,此前外界對於殲-35戰鬥機登上「遼寧」艦已經有過諸多的推測和分析。而另一架模型是殲-15系列艦載戰鬥機。據美國「動力」網站2月29日的報道分析稱,該機明顯是雙座型號,推測很可能是殲-15D電子戰飛機。
殲-15和殲-35艦載機的等比例模型同時出現在「遼寧」艦的甲板上,進行海上試航試驗項目,很顯然是為了進行兩種完全不同的艦載戰鬥機的調度試驗,在驗證兩種艦載機在飛行甲板和機庫等空間的實戰調度,以及操作場景的演示。這是航空母艦進行海上試航的一個標準程序。

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甲板和機庫調度是一件很繁重和複雜的工作,直接關係到航母艦載機出擊率的高低,航母艦載機打擊能力的強弱。通常,航空母艦在戰時可以一邊放飛艦載機,一邊用升降機從機庫提升艦載機,並不需要全部艦載機鋪滿甲板,就能進行艦載機的各類出擊任務。
例如,這張照片是海軍航母「遼寧」艦在前幾年拍攝的,是艦載機甲板停放架次最多的一次曝光。24架殲-15艦載機是航母「遼寧」艦的最強全甲板狀態。在甲板上停放了24架殲-15艦載機,同時還有2架直18直升機(反潛和預警直升機),1架直-9搜救直升機,一共有27架各種型號的艦載機停在「遼寧」艦甲板上。

這種艦載機全甲板狀態,可以分為兩個波次出擊,圖片上紅線連接的部分,是第一波次攻擊群,共有12架殲-15艦載機。隨後是右舷的第二波次攻擊群,也是有12架殲-15艦載機。這說明,航母「遼寧」艦可在1個多小時內放飛兩個波次攻擊群的24架殲-15艦載機,能夠執行400公里左右的空中攔截,或者對海打擊600~1000公里的海面目標,並進行全部艦載機和直升機的偵察、搜救、夥伴加油、循序降落回收。
如何高效率地調動航母甲板和機庫里的艦載機,是一門大學問。由於各國海軍航母和艦載機尺寸、性能和戰術要求的不同,無法照搬,因此進行艦載機調度,都是各國默默地自己探索的,中國也不例外,這些年來,「遼寧」艦作為中國航母事業的探索試驗艦,做了大量的摸索和總結工作。

「遼寧」艦經過這次改裝以後,整體作戰性會有提高明顯,將從此前偏重訓練教學和探索試驗的航空母艦,華麗轉身為完整的戰鬥形態,徹底成為一艘戰鬥艦。「遼寧」艦增加了兩種艦載戰鬥機,將成為中國第一艘應用艦載電子戰鬥機和第五代隱身艦載機的航母,也意味著中國海軍現役兩艘滑躍式航母的艦載機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海軍航母「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時期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在1985年開工,1988年在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下水。後來由中國購買並拖回大連造船廠,經過我們自己的續建,到2012年「遼寧」艦服役,解放軍海軍才正式進入航母時代。

由於原准型號「瓦良格」號的設計限制,「遼寧」艦的續建沒有進行大幅度的改裝,主要的結構和動力系統都沿用「瓦良格」號,只是取消了「瓦良格」號的反艦飛彈發射裝置,艦載機則是由中國參照蘇-33的原型機T-10自行研製的殲-15,全艦的電子系統和作戰系統由中國自己配套。
在此次歷時一年的維修升級期間,「遼寧」艦的整體狀態也沒有太大改變,甚至連艦橋上的346型相控陣雷達和三坐標對空警戒雷達都沒有更換為最新型號,艦體沒有進行大幅度的開口,這說明艦內的主要動力和設備沒有變動。

「遼寧」艦此次維修升級,可能只是進行了動力及其他系統的標準維護,更換若干損壞的部件,以便全面恢復航母的航行性能。
「遼寧」艦此次維修升級,最重要的工作可能是增加艦載電子戰鬥機和第五代隱身艦載機,這需要對飛行甲板防滑塗層進行重新噴塗,擋焰板、阻攔索也要進行全面檢修,艦體機庫要進行重新規劃和安排,以便適應新型艦載機的操作。

隨著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的航母「福建」艦的逐漸完成,在今年可能會出現「遼寧」艦和「福建」艦雙航母同時進行海試的壯觀情景。這標誌著我國已經跨越了航空母艦初步摸索的階段,邁上了航空母艦海空作戰的深入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