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菲律賓在南海搞了一個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號稱擊沉了一艘「中國軍艦」!

這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的起因,是菲律賓和美軍搞了一個聯合演習,要攻擊模擬敵方船隻的小型補給油輪「卡里拉亞湖號」 (AF-81)。

這艘船原本是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所有的民船,2014年轉讓給菲律賓海軍作為軍用補給油船,在2020年退役,然後可能因為是「中國出身」,就被拉過來當靶艦了。

然後就有消息說,但是萬萬沒想到,這艘靶艦先是挨了菲律賓空軍 FA-50 飛機發射一枚空對地飛彈,又挨了數枚美軍F-16飛機發射的制導炸彈,但都沒有沉!
最後菲律賓軍方和美軍花費兩個多小時進行狂轟濫炸後,才慢慢沉沒。

▲美國空軍F-16戰機向這艘325英尺長的油輪投下了多枚JDAM制導導炸彈,菲律賓海軍快速攻擊艇也向油輪發射了「長釘」飛彈
雖然菲律賓媒體在歡呼模擬擊沉「中國軍艦」,但也有人產生了疑問,靶艦這麼難擊沉嗎?怎麼打了兩個小時才沉?是菲律賓太弱雞了嗎?
其實這事吧,還真沒那麼簡單,因為實戰和打靶是兩回事。


我們翻翻各國海軍打靶的歷史就會發現,凡是充當靶艦的軍艦,似乎都沒那麼容易沉沒。
比如日本海軍的加賀級戰列艦的2號艦土佐號,本來都快造好了,但因為華盛頓條約的限制,再加上日德蘭海戰讓日本海軍認為該級艦無法適應海上大戰的需要,所以乾脆把土佐號已經造好的艦體當成了靶艦。

那麼這艘靶艦從投入使用到最終沉沒,用了多長時間呢?8個月!
從1924年6月開始,土佐號經歷了3輪魚雷測試、4輪水雷測試,還有兩枚大威力和特大威力炸彈以及近10枚356毫米-410毫米口徑戰列艦主炮攻擊,進水超過5000噸,就這樣都不沉!

▲準備拖出吳港的土佐號,前部左舷外板彈痕累累
結果一直到1925年2月9日,日本人看數據都拿的差不多了,就把土佐號拖到了日本四國附近的宿毛灣,開啟通海閥自沉。

相比來說,土佐號的上一艘同級艦加賀號航母(後來改裝的)就慘多了,1942年6月4日上午10時20分遭遇SBD俯衝轟炸機攻擊,14時遭遇了重創,19時就沉沒了。

美國那邊其實也差不多,不過美國人用來打靶艦的武器可就厲害多了,是核武器!
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部出現了一個腦洞,原子彈會不會是未來的海戰神器?一枚原子彈,能否摧毀一個特混艦隊?
為了驗證這一腦洞,美國組織了一個十字路行動,測試原子彈對軍艦的毀傷程度,而靶艦也是現成的,就是日本投降後被美國接收的一系列戰艦。

結果實驗結果讓美國大吃一驚,1946年7月1日第一次實驗中,原子彈在日本長門號戰列艦以西600米上方引爆,結果長門號除了面向引爆點的裝甲表面發生融化現象之外,其他幾乎無損!

▲原子彈爆炸時的長門號(左下角)
然後美國人又在7月24日搞了第二次實驗,這次原子彈在水下27.4米處引爆,爆炸激起1830米高的超巨型水柱,結果造成長門號進水,右舷約5度的傾斜。但儘管如此,長門號仍然浮在海上。
一直到4天後的7月29日早晨,長門號才因為進水沉沒,而美軍評估後認為,如果進行及時損管的話,長門號還能繼續使用。

那是不是因為日本軍艦太結實了呢?並不是,因為一同參與試驗的,還有美國退役「獨立」號航空母艦。
結果也差不多,「獨立」號航母距離爆心800米,原子彈爆炸摧毀了飛行甲板及桅杆、煙囪等,燃起的大火燒毀了艦體內部,並持續了1晝夜,但該艦並沒有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