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08年那位背兒子遺體,走25公里回家的父親,後來怎麼樣了?

2025-04-27     武巧輝     反饋

人的一生太短,有的時候甚至來不及告別。

時間如水,轉瞬而過,很多事情,我們以為發生在昨天,其實它已經過去了很久。

今年是2020年,距離2008年那場大地震,原來已經過去了12年,如果不是每一年的紀念日提醒我們時光飛逝,一定會有很多人覺得,它是不久之前發生的。

時間把很多傷痛抹平,但在記憶里,那些生離死別的場面,那個坎坷多災的五月,再也忘不掉了。

一、天災無情 如果那場地震沒有發生,程祥林的兒子現在應該大學畢業,在工作了,可是,程祥林的兒子卻再也沒有這個機會。

程祥林是一個普通的四川農民,他的家在汶川附近一個交通閉塞的山村,一家三口過著清貧的生活。

為了讓兒子能擺脫他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雖然日子貧窮,程祥林還是把孩子送到了鎮上的學校讀書。

兒子真的是個很懂事的孩子,他知道爸爸供自己上學不容易,一直特別努力的學習。

在他們曾經拍過的照片里,破舊的牆上,都是兒子從小到大獲得的獎狀還有滿分試卷。

兒子是程祥林心裡最大的驕傲,父子之間的感情也一直很親密。

直到2008年5月,程祥林在屋子裡幹活,突然,他感覺地面微微震動了一下,程祥林頓覺不妙,他趕緊跑出屋子,剛剛跨出台階,地面便瘋狂的震動起來,山石草木,農田房舍都在巨大的震動中被摧毀。

死裡逃生的程祥林還來不及慶幸,他想起此時正在學校的兒子,兒子還平安嗎?

周圍的道路都已經垮塌,難以辨認方向,電話手機也全都撥不出去,怕兒子萬一回來,或者有人傳遞消息,程祥林便一直在原來屋子的廢墟上苦等,可是一直到了晚上,救援隊進來了一撥又一波,卻得不到什麼確切的消息,反而一個回來的村民告訴他,兒子讀書的漩口中學好像在地震中塌陷了。

二、漫漫歸家路 這個消息讓程祥林差點站不穩,他一刻也等不下去了,為了找到兒子,他不顧危險跑了出去,當時天色已晚,路燈都已損壞,道路崎嶇不堪,還有著餘震的威脅,可此時的程祥林已經顧不上這些,他以驚人的毅力跑了十幾里路來到兒子昔日讀書學習的漩口中學,可迎接他的只是一片廢墟。

看到這樣的場景,程祥林幾乎崩潰,他懷著一絲希望去詢問救援隊,可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被救出的人中,並沒有他的孩子,也就是說,兒子還在一片廢墟之下。

程祥林隨即加入了救援隊,哪怕有一絲希望,他也不會放棄,但現實卻給了他一個沉重的打擊,兩天兩夜之後,筋疲力竭的程祥林終於在廢墟中看到了兒子熟悉的臉,但這時,兒子已經沒有了呼吸。

程祥林抱著兒子的遺體在廢墟里坐了不知道多久,連眼淚都哭不出來了。

在眾人的呼喊下,程祥林才稍微清醒了一些,他看著兒子安睡的臉,他

想,總不能讓兒子連家都回不去啊!

程祥林擦乾了眼淚,把兒子背起來,他們父子兩個要回家了。

從學校到家,有二十五公里,這樣一片混亂的情況下,自然找不到交通工具,只能靠步行。

程祥林背著兒子,並不覺得累,只覺得仿佛做了一場噩夢。

幾天之前,他剛剛和兒子一起在這條路上走過,那一次是送兒子上學來的,他們兩個人有說有笑,兒子已經快要長的比他還要高了。

可是,為什麼短短几天,那個會說會笑的孩子就成了自己背上冰冷的屍體了呢?

那些天,很多路上的行人都看見,瘦弱的程祥林,背著他的孩子,緩慢的走在歸家的路上,那是這場地震留給我們最慘痛的記憶之一。

對程祥林來說,這是他最後可以為兒子做的事情,帶他回家,好好安葬。

三、生活總要繼續 兒子去世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程祥林走不出來,閉上眼睛,就看見兒子在廢墟里的慘狀。

直到和所有災後倖存者一起接受了心理疏導,程祥林才慢慢緩過來。

醫生和程祥林一起回顧了很多兒子以前的事,回憶著過去,程祥林的傷口也在慢慢癒合,他想起曾經自己和兒子擁有過的那些美好回憶,雖然兒子已經不在了,但自己既然死裡逃生,就應該帶著兒子的那份希望,好好的活下去。

災後,程祥林和很多在地震中受到喪子之痛的父母們認識了,他們都曾經歷過絕望,也都互幫互助,互相鼓勵,讓天堂的孩子不要為爸爸媽媽擔心。

12年過去了,汶川在全國的傾力援助下,已經重新建起了高樓大廈,恢復了城市的本來面貌,地震中那些廢墟殘垣早已不在。

但是建築可以重修,心中的傷痛卻很難撫平,讓人欣慰的是,程祥林也一直努力地走出來,前幾年,他和妻子收養了一個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生活雖然曾陷入絕望,但如今也還有新的希望。

直到生死之際,我們才發現人是多麼脆弱的動物,地球的一次變化,對渺小的人類就是滅頂之災,命運何其殘酷,我們和很多人的相遇,也許就是此生最後一面。

但因為直到生命短暫,經歷過生離死別,我們才更珍惜生命,珍惜家人朋友,珍惜我們活著的每一天。

在我們還能夠呼吸和生活,還可以和我們最重要的人相伴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抓緊此時此刻,過好每一天。

但人類又何其堅強,面對強大恐怖的天災,我們從未屈服,地震摧毀城市,我們便鑄造更堅固的城市,地震奪去生命,我們便儘量挽救生命,地震讓我們絕望,我們卻不斷找尋新的希望,永不屈服,永遠不會被任何災難打垮,這是人類與種種天災人禍抗爭幾千年,從未放棄的精神,生命脆弱,但我們的精神無人可以打倒。

劉奇奇 • 59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8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安卿榕 • 11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安卿榕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安卿榕 • 7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安卿榕 • 8K次觀看
安卿榕 • 4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10K次觀看
安卿榕 • 7K次觀看
劉奇奇 • 4K次觀看
安卿榕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