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退休,婆婆的保姆就被辭了,我收拾東西去三亞:誰媽誰伺候
我退休那天,單位的同事們給我辦了個簡單的歡送會。
歡送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滿是對未來的祝福。
有人羨慕地說:「退休了可真好,以後就能好好享福了。」聽著這些話,我心裡五味雜陳。
是啊,這些年,我為了家庭和工作奔波勞累,終於熬到可以給自己放個假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裡想著,先去三亞住上幾個月,曬曬太陽,看海發獃,給自己一個久違的喘息機會。
回到家,一推門,我卻被屋裡的爭吵聲驚住了。
婆婆尖銳的嗓音刺破了安靜:「保姆還能用幾年?花那麼多錢請她,不如讓我兒媳婦伺候我!她不上班了,閒著也是閒著!」
丈夫壓低嗓門勸她:「媽,您別急,我和她說說。」他的話還沒說完,我已經站在門口愣住了,手裡提著單位同事送的盆栽,腳步像是被釘在了地上。

丈夫看到我,神色有些尷尬。
他試探著開口:「你退休了,反正也有空,媽這邊……」沒等他說完,婆婆就直接拍了沙發一下,語氣里透著命令:「對啊,保姆辭了,你就照顧我唄。你一個女人,又不用上班,伺候個老人還不是應該的?」
我冷笑了一聲,把手裡的盆栽放到鞋柜上,語調平靜卻不容置疑:「誰說我沒事做?明天我就訂機票去三亞,後天就走。」

婆婆立刻坐直了身子,臉上的表情像是被戳到了痛點:「你走了,我怎麼辦?你是我兒媳婦,伺候我天經地義!這家就靠你撐著呢!」
我抬頭看向丈夫,眼神沉靜,卻帶著一種壓抑已久的怒氣:「誰媽誰伺候,這事你自己安排。」我的語氣不重,但每一個字都像是砸在地上的石頭,震得他無言以對。
婆婆是一個強勢且控制欲極強的人,這點我早已見識過。

她年輕時家裡的大小事務都由她說了算。
丈夫從小對她既敬又怕,甚至到了結婚後,他依然不敢忤逆她半句。
而我,嫁進這個家二十多年,早已習慣了她的挑剔。
她嫌我做飯不好吃,嫌我出身普通,更嫌我沒生兒子。

那時候,我覺得只要丈夫愛我,這些都能忍過去。
可我發現,我的忍讓換來的只是更深的漠視和理所當然。
記得結婚第一年,我和婆婆的第一次爭吵,就是因為春節去誰家過年。
「按規矩,得去男方家,你還想去娘家?」婆婆冷著臉,語氣裡帶著一絲輕蔑。
「可是我爸媽只有我一個女兒……」我小心翼翼地試探著。
「那你媽不會自己過年嗎?嫁進我們家了,就得守規矩!」她的語氣像刀子一樣,毫不留情。

丈夫在旁邊低著頭,一句話也不敢說。
我咬著牙,眼圈發紅,最終還是妥協了。
那年春節,我在婆家忙裡忙外,給十幾口人做飯、端茶、收拾,而我的父母只能孤零零地吃著一頓簡單的年夜飯。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年,我習慣了忍讓,習慣了把自己放在最後。
可這次,我累了。
婆婆雖然年初摔了一跤,但除了行動稍微不便,身體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我和丈夫商量著請了個保姆來照顧她。
保姆人不錯,做飯好吃,性格也隨和,婆婆對她還算滿意。
然而,還沒等我在退休後喘口氣,丈夫就打起了我的主意。
那天晚上,我和他大吵了一架。「你媽身體又沒什麼大問題,請個保姆怎麼就不行了?你非要讓我來伺候她?」我坐在沙發上,語氣里壓抑著憤怒。
他低著頭,不敢看我:「我們家哪有那麼多錢?你不上班了,伺候媽也是應該的。」
「錢?」我冷笑了一聲,「你媽每月有八千塊退休金,保姆才三千塊,她缺錢,還是你缺錢?」
他臉色一僵,隨即大聲說道:「她是我媽!她養了我這麼大,照顧她是做兒女的本分!」
我冷冷地看著他,心裡一陣寒意:「本分?她是你媽,為什麼是我來照顧?你是她兒子,不是嗎?」
他一時間語塞,沉默了半晌,才低聲說:「你是女人,女人伺候老人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這句話像一把刀,刺進了我心裡。二十多年了,我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我上班賺錢,回家做家務,照顧孩子,伺候婆婆,可到了他嘴裡,這一切都是「應該的」。從那一刻起,我心裡那根已經繃了二十年的弦,終於斷了。
第二天一早,我開始收拾行李。婆婆坐在客廳,冷眼瞧著我,嘴裡嘟囔著:「你走了,這個家就散了!當初真是娶錯人了……」我忍住火氣,沒搭理她。丈夫急了,攔住我:「你真要走?你走了,媽怎麼辦?你怎麼這麼自私!」
我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語氣冰冷:「我自私?你媽摔倒住院,是我照顧她;請保姆伺候她,也是我安排的。你呢?你做了什麼?你孝順嗎?」
他愣住了,嘴唇動了動,卻沒說出一句話。
機票訂好了,我拖著行李離開了家。婆婆在身後罵罵咧咧,丈夫站在門口不知所措。走出家門那一刻,我的心裡竟感到一種久違的輕鬆。
到了三亞,我租了一個靠海的小公寓。每天清晨,我去海邊跑步,呼吸著新鮮的海風。下午,我在陽光下看書,晚上和新認識的朋友聊生活。這段日子,讓我第一次感到什麼叫「為自己而活」。
剛到三亞的幾天,丈夫每天都給我打電話,勸我回去。
我沒接。
他開始發消息,說婆婆怎麼難伺候,說他一個男人實在忙不過來。
我看著手機,心裡五味雜陳,卻沒有回覆。
一個月後,他的電話開始變少了。
我聽女兒說,他開始學著做飯,帶婆婆去醫院複查,還請了一個新的保姆。
三個月後,我決定回家。丈夫在廚房忙活,看到我回來,愣了一下,隨即走過來,有些侷促地說:「回來就好。」婆婆看了我一眼,別過頭沒說話。我沒有計較,只是淡淡地回應了一句:「嗯。」
晚上,丈夫試探著問我:「這次……回來,你還走嗎?」我平靜地回答:「如果有下次,我還是會走。」他低下頭,沉默了很久,才小聲說了一句:「對不起。」
這三個字聽起來很輕,卻讓我眼眶一熱。我知道,他是真的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從那以後,家裡的氣氛變了。丈夫開始主動承擔家務,婆婆也不再對我指手畫腳。我們的關係,終於回到了一個平衡點。
有人說:「婚姻的本質,不是彼此消耗,而是相互成全。」女人可以為家付出,但這份付出必須被珍惜。只有這樣,婚姻才能真正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