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過了70,有一種說法叫三衣不穿,三壽不過,三地不去,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這可是聽樓上90歲奶奶說的 ,在民間可有不少講究。
年紀越大,禁忌的地方就越多,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人到了70歲,人生已經走了大半,經歷了風風雨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已嘗遍。
在古時候,70歲的老人已經非常罕見,而我們現在七八十歲的老人依舊是精神奕奕,過著悠閒自得的晚年生活。

人到暮年,當然更要享受生活的質量和自在的生活,不得不提的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你要知道,過了70歲這三種衣服不能穿,三個地方不要去,三種壽不能過。
如若能做到晚年定是幸福安康。
那麼是哪三衣不穿?
首先過緊的衣服不穿。
人到了70歲,由於地球的吸引力,皮膚也沒年輕時緊緻,變得鬆鬆垮垮。
看著日漸衰老的身體,有一些老人就接受不了,用緊身的衣服把鬆弛的皮膚勒緊,這外觀看起來既顯瘦又顯身材,看著是好看,但是卻是傷害身體。
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個器官都在減弱,身體的血液循環本身就變得緩慢,如果再穿上過緊的衣服,更影響了血液的流通,這樣時間長了,會感覺呼吸都困難。

別說70來歲的老人,我有個同事才剛50齣頭,她特別愛跳舞,到了這個年齡身材肯定有點發福,她為了顯身材就穿過緊的塑身衣,結果把她勒的胸口發悶,氣都上不來,差點得了心臟病。
第二不透氣的衣服不穿。
過70歲穿衣以身體健康和舒適為主,如果衣服不透氣,穿在身上,老人活動的時候容易出汗,衣服粘在皮膚上,半天也不會幹,時間長了反而容易得皮膚病 。
老人在選擇衣服時,要選擇透氣性好,質量上佳的衣服穿在身上,更能顯示出老年人該有的氣質。
第三不穿不適合自己年齡的衣服。
有些老人雖然年齡大了,但一時不能接受,就愛穿一些比較鮮艷,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穿的衣服,甚至有點裝嫩。
要麼就是蓋不住膝蓋的短褲,或者是脖子露的比較大,這樣穿不但不好看,也許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小麻煩。
畢竟年齡大了,身體在衰退,抵抗力也沒有年輕人那麼好,暴露的太多,如果遇上天氣變化,颳風下雨,身體關節就會受不了。
過了七十歲,穿衣服不僅是為了好看,也要讓別人看著舒服。

這是過了70歲老人不適合穿的三種衣服,還有三壽不過
一「73」和「84」不過壽。
咱們有一個民間廣為流傳的話:「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
一般人對這兩個時間也比較敏感,據說孔子和孟子就是在73和84去世的。
這麼有名望的兩個人都沒有過去這個年齡坎。
所以這兩個年齡段對老人也比較重要,許多老人也不會選擇這兩個年齡段過壽。
二孩子不在了不過壽。
老人過壽也是兒女張羅著宴請親朋好友,這也顯示兒女對老人的孝敬。
如果家裡的孩子去世了。
老人還在世,黑髮人送白髮人,本身心情就難過,再把傷疤揭開,只會讓老人更悲傷。
老人如果自己給自己過壽,那也只會引起左鄰右舍的閒言碎語

三身體不舒服不過壽。
本身身體有病,不舒服,需要休息。
如果硬撐著過壽,來那麼多親朋好友,身體再折騰折騰,那不更是雪上加霜。
最後三地不去。
一太遠的地方不去,有的親朋好友,也許住的地方比較遠,或許有上千公里。
本身年齡大了,就經不起折騰,如果去太遠路,來迴路程顛簸,吃不好,睡不好。
本來好好的身體,經過這樣的折騰,反而得了病。
民間有個說法,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不讓出遠門。
二人多的地方不去。
人多擁擠的地方,老人就不要進去湊熱鬧,70歲老人的身體就弱,抵抗力也不好,胳膊腿也不靈活,萬一人多擠著了,摔跤了,那就麻煩了。
再有人多的地方,病菌就多,萬一感染上病菌,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就像我大姨上個星期她們那裡新開的一家超市,許多東西都打折,可以免費領雞蛋。
她背著家裡的孩子去湊那個熱鬧,雞蛋沒領幾個,結果傳染上了現在的流感。
又發燒又咳嗽,沒辦法,直接住院了。
你們說這不是給家裡找事嗎?
三娛樂之地不去。
過了70歲的老人,避免有些情緒不穩定,受刺激,娛樂場所就不適合於去了。
萬一有些不好的事情,一輩子的清名毀於一旦,也會給家裡的孩子蒙羞。
鞏固長壽,70歲後的老人,有3件事情要少做
第一
少貪「山珍海味」
很多老人在70歲以後,想著自己長壽的可能性很高,可能會想任性一點,先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多吃一些好吃的來犒勞自己。
雖然對於70歲老人而言,身體健康慢慢地趨於穩定,但是腸胃消化能力,依舊是不及正常成年人的,山珍海味固然美味,但消化負擔也會更大。70歲後的老年人,依舊以清淡少油為主,適當增加蛋白質的補充,才是合理的膳食方式。

第二
少生氣,不為小事斤斤計較
對於70歲以上老人來說,生氣是大忌,經常生氣,不僅容易增加精神上的壓力,提高老年痴呆,老年抑鬱症等疾病風險。
還會讓自己整天生活在負面情緒中,細胞活性下降,免疫能力也會下降,長壽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所以,生活中少生氣,豁達一些,健康才會給你回報。

第三
少去「競爭」
競爭,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攀比的行為,對於年輕人來說,競爭能增加壓力,提高社會積極性。
但對於70歲以上的老人而言,總想著和別人競爭,攀比,就不太合適了,競爭過程中「勾心鬥角」,對心理情緒的壓力會很大,且在競爭的過程中,也有可能產生意外或者受傷的情況,保持平和的心態,多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問題,會發現輕鬆的多,也健康得多。
70歲是福,同時也是坎,沒過70歲的朋友,學會打好自己的健康基礎,找准長壽特徵作為目標努力;過了70歲的老人,也要在生活中加以注意和限制,不要讓生活成為阻礙長壽的「絆腳石」才好。
誰都有老的那一天?
社會和家人更應該關心老年人的生活,不僅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也要多一些陪伴,給老人創造一個美好的晚年。
關心老人就是關心以後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