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拆遷5套房沒我的份,母親過壽我沒到場,弟弟送來紙袋我笑了
我叫趙麗,今年45歲,初中畢業,已經結婚二十多年了,育有一兒一女,丈夫是一個普通工人,工資雖然不高,但一家人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我生活在一個小縣城,這裡的房價不算太高,但對普通家庭來說,要想買房還是得省吃儉用好幾年。
我出生在農村,家裡有一個弟弟,比我小五歲。從小到大,家裡人對我和弟弟的態度天差地別。母親一直覺得「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家裡的東西遲早是兒子的」,所以無論是吃的、穿的,還是上學的機會,弟弟總是占據最優先的位置。

我初中畢業後,本來成績還不錯,老師勸我繼續讀書,但母親卻說:「家裡供不起兩個孩子讀書,麗麗你也該懂事點,讓你弟弟讀書才有出息。」
於是,我只能早早輟學,進城打工補貼家用。那時候我才15歲,干過餐館服務員、服裝廠女工,也做過商場促銷員,掙來的錢除了自己勉強餬口,大部分都寄回家了。
母親每次收到錢,總是笑得合不攏嘴,可從來沒想過給我留一點。

後來,我結婚了,丈夫家條件一般,我們靠著自己一點點打拚,勉強在縣城買了一套小房子。
而我弟弟呢?他大學畢業後,母親東拼西湊給他在縣城買了房,結婚時更是把家裡所有的積蓄都拿了出來,甚至還問我借錢。
我想著他畢竟是我弟弟,就拿出了自己多年積攢的兩萬塊錢,可沒想到,這竟然成為了我日後寒心的開始。

結婚後,我對娘家依然上心,逢年過節都會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去,給母親買米買油,甚至有時候還會給她塞點錢。可母親的態度始終如一,家裡的好東西永遠是先給弟弟,連吃飯的時候都能明顯感覺到區別待遇。
有一年冬天,我帶著孩子們回去過年,母親做了一桌子菜,結果一上桌,我發現弟弟一家面前擺著紅燒肉、燉雞,而我這邊只有幾個素菜。
我心裡不是沒有委屈,但想著她年紀大了,或許是無心之舉,就沒放在心上。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徹底寒了心。

那年冬天特別冷,我給母親買了一件羽絨服,想著她年紀大了,穿得暖和點總是好的。
沒想到,第二天我就看到那件羽絨服被塞進了弟媳的柜子里,母親還笑著對我說:「你弟媳年輕,穿這個更合適,你媽我穿不了這麼貴的衣服,浪費。」
我當時心裡五味雜陳,可還是忍住了,畢竟是自己的親娘,我還能跟她計較什麼呢?
可讓我真正死心的,是娘家拆遷的事情。

娘家的老宅拆遷了,政府補了五套房,還有一筆可觀的拆遷款。我本以為母親會分我一份,畢竟我從小在那個家裡長大,雖然嫁出去了,但也是她的親生女兒。可結果呢?母親連一句話都沒跟我提,所有的房子和錢,全都給了弟弟,甚至還給了弟媳的娘家一點。
我知道後,心裡難受得不行,回去找母親理論,她只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已經嫁人了,娘家這些東西跟你沒關係。」
我紅著眼眶看著她:「媽,我從小到大在這個家裡,小時候幫你洗衣做飯,打工的時候把錢都寄回家,你現在連一間房都不給我?」

母親不耐煩地擺擺手:「你一個嫁出去的女兒,還惦記娘家的東西幹什麼?這都是留給你弟弟的,他才是我們家的根。」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母親的心裡,從來就沒有我這個女兒。我回去後,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丈夫,他嘆了口氣說:「其實我早就看出來了,你娘從來沒把你當回事,你就是太孝順了,才一直不願意承認。」
我不甘心,去找弟弟,希望他能分我一點,哪怕是一點點也行。可弟弟卻笑著說:「姐,你都已經有自己的家了,幹嘛還惦記這些?再說了,這房子是爸媽的,他們怎麼分,輪不到咱們做子女的插嘴。」
我徹底心寒了,弟弟的房子裡有我當年寄回去的錢,有我從小到大的付出,可到頭來,我什麼都得不到。
從那以後,我對娘家徹底失望了,逢年過節再也不回去,母親的電話也不接。後來母親過壽,弟弟打電話讓我回去,我只是淡淡地說:「我沒空。」
母親也許是生氣了,親自打電話過來,語氣不善地說:「我這把年紀了,過個壽你都不回來,你還是不是我女兒?」
我冷笑道:「媽,我是不是你女兒,你自己心裡最清楚。」
說完,我掛了電話,從此再也沒有聯繫過娘家。
可就在母親壽宴的第二天,弟弟卻突然找上門來了。他拎著一個紙袋,滿臉笑容地遞給我:「姐,媽讓你看看這個。」
我接過來,心裡閃過一絲疑惑,難道母親終於良心發現,願意給我一點補償?可當我打開紙袋的那一刻,整個人都愣住了。
裡面赫然是一盒廉價的糕點,還有一張皺巴巴的百元鈔票。
我愣了幾秒,隨後冷笑一聲,毫不猶豫地把紙袋扔進了垃圾桶。
弟弟的臉色變了:「姐,你什麼意思?媽好歹給你留了東西,你還嫌少?」
我盯著他,一字一句地說:「我從小到大為這個家付出了那麼多,可到頭來,娘家拆遷五套房沒有我的份,母親過壽我不去,居然就只值一盒糕點和一百塊錢?弟弟,你告訴我,我到底算什麼?」
弟弟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麼,但最終什麼都沒說,轉身離開了。
看著垃圾桶里的紙袋,我心裡沒有一絲波瀾。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有些親情,早就在一次次的偏心和冷漠中消耗殆盡了。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回過娘家,也沒有再跟母親聯繫。我知道,有些東西,認清了就好,沒有必要再去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