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2 日的香港金紫荊廣場,圍觀的市民擠得里三層外三層,手機鏡頭齊刷刷對準了火炬手隊伍。
這次受邀擔任全運會火炬手的霍震霆,贏得了滿堂喝彩!

可同為香港頂級豪門,手握千億資產的李嘉誠卻全程隱身,連家族代表都未見蹤影。
明明論財富曾不相上下,為何霍震霆能頻頻出現在國家的重要場合,李嘉誠卻連一張入場券都沒有?這場火炬傳遞背後,霍震霆到底給這位商界大佬上了怎樣一堂「有錢也買不到」的課?

火炬照亮的差距
在11月2日的火炬傳遞現場,人群中一眼就能瞅見霍震霆,79 歲的老爺子頭髮雖白但梳得整整齊齊,看起來特有精氣神。
接過 「祥雲」 火炬的那一刻,他深吸了口氣,穩穩邁開步子,居然還小跑了起來,步伐不算快但每一步都踩得紮實,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全場沸騰。

現場來了很多人,香港四大家族裡三家都到齊了,郭得勝、李兆基、何啟東等家族都派了核心代表來撐場面,可火炬傳遞的全程,硬是沒見著李嘉誠家的半點影子。
不管是接手家族大業的大兒子李澤鉅,還是總被花邊新聞圍著的小兒子李澤楷,連個能代表家族人物的人都沒見到。

這可不是普通的體育活動,是大灣區幾家擰成一股繩的表態時刻,各家都卯著勁往前湊,為啥偏偏李家選擇了隱身?
其實這其中的差距早就在幾代人的選擇中埋下了伏筆。

霍家三代的 「國家密碼」
從天安門觀禮台的三代同堂,到全運會火炬傳遞的穩健身影,霍家這股刻進骨子裡的家國情懷,從來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祖孫三代一棒接一棒傳下來的底氣。
霍啟剛如今扎進政務和公益里的踏實勁兒,跟著妻子郭晶晶跑偏遠小學推跳水、撿垃圾做環保,上兩會提建議、下社區做調研,不炒熱度不混圈子,全是踩著父輩的腳印在走。

父親霍震霆當年就跟著爺爺霍英東,跑遍全球敲開體育組織的大門,硬生生幫中國拿回亞洲足聯席位,後來又捐出 2 億港幣助力水立方建設,實打實給國家站台。
而這一切的起點,是霍英東在維港 2 米小舢板上闖出來的格局。

早年喪父喪兄、靠搖櫓拉貨餬口的苦日子,讓他更懂家國同心的分量有多重。
抗美援朝時,他頂著英軍巡邏的風險,偷偷給內地送急需的藥品糧食,一干就是好幾年;改革開放後,外資還在觀望,他已帶著資金投身內地建設,廣州白天鵝賓館、跨江大橋都留著他的印記。

三代人,沒喊過一句口號,卻把該扛的責任都扛了下來,一代代的傳承了下去,可為啥有的家族,走著走著就偏了方向?
李嘉誠的 「逐利之路」
早年的李嘉誠,那可是實打實的商界 「傳奇大佬」。

白手起家搞塑料花廠,憑著敏銳眼光賺得第一桶金,後來轉型房地產,又拿下電訊、能源等多個賽道,巔峰時幾乎攥著香港半壁江山,「亞洲首富」 的名頭喊得響噹噹,不少人都把他當成創業標杆。
可這份傳奇,越往後越透著 「錢字當頭」 的味道。

從 2013 年開始,他像是突然跟內地資產 「撇清關係」 似的,手裡的地產項目一個個打包甩賣,從寫字樓到住宅,幾乎清得乾乾淨淨。
更讓人議論紛紛的是 2025 年初的港口風波。

他旗下的長和集團居然要把全球 43 個港口資產打包賣掉,買家還是美國的貝萊德集團,裡面甚至包括巴拿馬運河的關鍵節點。
這些港口地理位置關鍵,簡直是物流命脈,一旦落到外資手裡,後果不堪設想。

當時《大公報》直接點名批評,輿論一片譁然,監管層也立馬介入,最後這樁交易不得不中途調整,可他的信譽也跟著打了折。
如今 97 歲的李嘉誠,本該安享晚年,卻還得過問集團事務,不是他不想退休,實在是兩個兒子撐不起場面。

大兒子性格保守,錯失不少機會;小兒子總被花邊新聞纏身,對家族生意不上心。
同樣是香港頂級豪門,霍家忙著為國家站台出力,李家卻一門心思往外轉移資產,這樣的選擇差異,恰恰戳破了一個真相:有錢真的不是萬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