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全紅嬋在個人直播後,將全部收入43598.6元捐給鄉村兒童。粉絲直言,全紅嬋這筆錢是捐給「曾經的自己」。這句話,連同她坦蕩公開捐款憑證的舉動,讓無數網友動容。

全紅嬋此次捐贈,是她個人愛心與社會責任感的自然流露。作為備受矚目「國民女兒」,她在競技成績之外,展現出回饋社會的意願,值得點贊。直播中,她與隊友輕鬆互動,向觀眾推薦其他賽事,展現了一位年輕運動員賽場之外的鮮活形象,也讓公眾看到了體育精神的多元面貌。

但在讚揚這份善舉的同時,亦需保持理性。捐贈是全紅嬋個人的選擇,不應被動地成為所有運動員效仿的標杆。每個運動員的成長背景和個人意願各不相同,參與公益的方式也應當多元化。捐或不捐、捐多捐少,本質上都屬於個人自由的範疇。

當下社會,人們既期待名人發揮榜樣作用,也應當尊重個體的選擇權。將某一行為道德化、標準化,反而可能讓公益失去本真的意義。全紅嬋的善舉讓我們看到年輕一代運動員的成長,而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能夠既為這樣的善意喝彩,也守護每個人自主選擇的權利。唯有如此,善意才能發自內心,公益才能行穩致遠。























